English

期待浙江学派

1999-02-12 来源:光明日报 张浚生 我有话说

奉派在香港工作了13年,有幸参加了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伟业之后,1998年4月,我回到浙江,受命主持由原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4校合并组建的新的浙江大学的工作。我为能重返国内学术圈而兴奋。

走进我曾经工作过的校园,看到一群群走向教室的莘莘学子,浓浓扑面而来的,是久违了的学术空气。此情此景,不禁让我感触良多。

众所周知,浙江是一个文化大省,人杰地灵,具有悠久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传统,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大家,以下仅举其大者。汉有王充,宋有陈亮、叶适,宋代还有另一大学者沈括,明有王阳明,明末清初有黄宗羲,晚清有龚自珍。鲁迅在中国旧社会的“冠盗”和“奴才”的包围之中,发出“今索诸中国,为精神之战士者安在”的呐喊,他的思想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,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,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发展方向。其他如近代的蔡元培、章太炎、王国维、茅盾、吴晗、马一浮等人,都是十分杰出的大学者。我发现,历代浙江学者对传统和现实持着很强的批判精神,理论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拘束的创新欲望和能力,那些大学者往往是开一代风气者。这不能不说是浙江人文传统的特色和优长。

百年浙大,人文科学传统也是蔚为大观,从求是书院开始,有许多杰出的学者曾在浙大任教或求学,如陈独秀、蒋方震、钱穆、张荫麟、郁达夫、马叙伦、沈尹默、张宗祥、钱基博、汤用彤、马一浮、郑晓沧、马寅初、王季思、夏承焘、常书鸿、丰子恺、夏衍、谭其骧、王蘧常、姜亮夫,等等。他们以其杰出的人伦和学术思想,以及多方面的才干,不仅为浙大奠定了雄厚的人文传统,而且具有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影响。浙大文科的优秀传统和强大实力,他们有首创之功。目前浙大人文学科的老中青专家教授,正是继承了他们的血脉。

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。改革开放、恢复高考制度以后,浙江涌现出一批学术上卓有成就、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者。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逐渐成长为学科带头人,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学术群体,并将在跨世纪的文化接力中发挥中坚力量。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。为这一批中青年学者出自选集,把他们推向全国、推向世界,既是对他们学术生命的一次检验和考察,也是对浙江学术界的一个促进,从而激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急起直追,汇成学术上奔流不息的钱江大潮。

但是,促使我深思的却是一个更大也更重要的问题,这个问题关乎浙江学术界,尤其是浙江大学的学术命脉是否得以延续和光大。这就是:如何继承浙江优秀、绵长的人文传统,推动学术进步,形成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浙江学派。希望与所有浙江中青年学者共勉,也希望他们为此作出扎实而有成效的努力,在不远的将来出现一批大师级的人物,并以此为核心,形成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学派。

我相信,以浙江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为龙头,加上全国浙江学者的努力,上述历史使命的完成是可以期待的。现在我校出版社所推出的这一套丛书应该是一个好的开端。

张浚生:浙江大学党委书记,本文是他为《浙江中青年学者自选集》丛书所作的序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